高朋满座的会议厅里,中国足球界的管理者们凝神倾听,来自西班牙的联赛运营专家正在分享如何让职业足球既保持竞争力又实现财政健康。
北京——中国足球协会于本周在京举办“中国足球职业俱乐部健康发展高级研修班”,吸引了来自全国各级别职业俱乐部的负责人、地方足协代表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
值得注意的是,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主席哈维尔·特巴斯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此次研修班,并就欧洲足球联赛的运营经验进行了深度分享。
中国足球职业俱乐部近年来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多支曾经辉煌的俱乐部解散退出,投资者频繁更迭,这些现象暴露出中国职业足球深层结构性问题。
本次高级研修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组织召开,与会者围绕职业俱乐部的财务健康、青训体系建设、商业开发及可持续发展模式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中国足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研修班旨在引导俱乐部走向长期主义,摆脱过去急功近利的发展模式,构建健康稳定的联赛体系。”
西甲联盟主席哈维尔·特巴斯的出席成为本次研修班的一大亮点,特巴斯拥有丰富的足球联赛管理经验,在他领导下,西甲联赛实现了商业价值的显著提升和财政公平制度的有效实施。
特巴斯分享了西甲联盟如何通过严格的财务控制措施帮助俱乐部摆脱债务危机,以及如何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型,他特别强调了“财务控制体系”的重要性,这一体系要求俱乐部根据其实际收入能力来决定支出水平。
“足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经济可持续的基础上,”特巴斯在演讲中表示,“严格的财务公平规则不是限制俱乐部发展,而是保护它们免于过度冒险。”
研修班上,财务健康管理成为热议焦点,多年来,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普遍存在投入失衡问题,球员薪酬虚高而商业收入能力不足。
专家们指出,俱乐部过度依赖投资者输血而非自主造血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讨论中,与会者就如何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财务公平政策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些俱乐部代表分享了他们在控制成本、开拓营收渠道方面的实践案例,某中超俱乐部负责人表示:“我们正在调整运营策略,更加注重本土年轻球员的培养,这既降低了成本,又为球队注入了活力。”
本次研修班不仅关注财务问题,还深入讨论了职业俱乐部的青训体系建设,多位专家指出,健全的青训体系不仅是俱乐部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控制成本的重要方式。
欧洲足球俱乐部的运营经验表明,优秀的青训系统不仅能够为一线队提供人才,还能通过球员交易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相比之下,中国俱乐部在青训投入和产出效率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会议期间,部分俱乐部分享了他们在青训体系建设方面的创新做法,包括与校园足球的合作、区域性选材网络的建立以及海外培训基地的运营等。
商业开发能力不足一直是中国足球俱乐部的软肋,研讨中,与会专家指出,大多数中国俱乐部过于依赖赞助商和版权收入,而在门票、衍生品和其他商业开发方面表现欠佳。
特巴斯在分享西甲经验时指出:“足球俱乐部的品牌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比赛成绩上,还包括与社区的联系、媒体内容的制作和分发以及数字化运营能力。”
一些俱乐部代表介绍了他们在商业开发方面的尝试,包括开发俱乐部专属APP、打造主题餐厅和博物馆、组织球迷活动等,旨在建立更加多元化的收入结构。
本次研修班还关注了俱乐部与社区的关系建设,多位发言人指出,足球俱乐部只有深深扎根于社区,才能获得稳定的球迷基础和商业支持。
欧洲足球俱乐部的经验表明,那些能够传承历史、融入社区文化的俱乐部往往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抗风险能力,相比之下,中国俱乐部频繁更换主场、队名和投资方,不利于培养忠实的球迷群体。
讨论中,与会者就如何加强俱乐部与城市的联系、培育稳定的球迷文化分享了观点和实践经验,一些俱乐部已经开始注重本土化战略,加强与当地学校和社区的合作。
研修班上,与会者还讨论了政策环境对俱乐部发展的重要性,大家一致认为,职业足球的健康发展需要有利的政策环境和法规体系作为支撑。
这包括更加完善的转会制度、合理的税收政策、体育场馆设施的支持以及青少年足球发展的制度保障等,也需要建立俱乐部之间的收入分享机制,以维持联赛的竞争平衡。
中国足协代表表示,足协正在考虑推出更加系统化的政策框架,帮助俱乐部实现软预算约束,建立更加健康的管理体系。
中国足球的未来之路可能仍然漫长,但本次研修班标志着管理思路的重大转变,与会者逐渐形成共识:职业俱乐部的价值不再仅仅由冠军奖杯数量定义,而是由财务健康度、青训产出率和社区影响力共同衡量。
西班牙职业足球的成功经验为中国提供了重要参考,但最终中国足球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正如一位与会俱乐部经理所说:“我们正在学习的是原则而非照搬模式,目的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足球俱乐部可持续发展模型。”
足球改革非一日之功,但本次高级研修班至少标志着中国足球职业化进程进入了更加理性、更加成熟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