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中心 分类

独家专访,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

时间 : 2025-09-25

在纽约曼哈顿晨边高地的哥伦比亚大学校园里,一位身着运动服的亚裔青年正快步走向图书馆,他背着沉重的书包,但步伐轻盈,眼神坚定,他就是费若秋——一位从法国职业剑坛激流勇退,毅然踏上求学之路的击剑运动员,这次,我们有机会独家专访这位不寻常的“旅法剑客”,聆听他在哥大的非凡旅程。

金牌与书本之间的选择

2023年,费若秋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巅峰期,年仅22岁的他刚刚夺得法国击剑锦标赛冠军,世界排名跻身前十,被誉为“亚洲剑术天才”,然而就在体育界期待他冲击更高荣誉时,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暂停职业生涯,前往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和哲学双学位。

“许多人问我是否后悔放下剑去读书,”费若秋微笑着回忆,“我的回答始终是:击剑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如何取胜,更是如何思考,而现在,是时候用另一种方式锻炼我的思维了。”

这位出生于中国上海,14岁赴法接受专业训练的运动员,在法国击剑界创造了多个纪录——最年轻的国家队成员、最快获得职业资格的外籍选手、首位亚裔冠军得主,然而在光环背后,费若秋一直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

“在法国训练期间,我每天都会抽出两小时阅读,”他说,“从哲学到科技,从文学到历史,教练曾经开玩笑说,我是唯一一个在比赛休息时间讨论康德哲学的选手。”

哥大生活的挑战与收获

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并非易事,费若秋需要同时应对学术挑战和文化适应问题。

“第一学期是最困难的,”他坦诚地分享,“我习惯了击剑馆里的汗水和呐喊,突然转变为图书馆里的安静和沉思,这种转变需要调整,有时我在课堂上听到一些深奥的理论,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击剑战术——其实学术和体育有很多相通之处,都需要策略、专注和反复练习。”

费若秋的日常生活极其规律:早晨6点起床,进行一小时的体能训练,然后上课、图书馆学习、参加讨论小组,晚上则参与击剑俱乐部的活动,指导对击剑感兴趣的同学们。

“哥大提供了非常好的平衡环境,既能够追求学术卓越,又能够保持对体育的热爱。”费若秋说,他目前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击剑俱乐部技术顾问,帮助校队成员提高技艺。

击剑哲学与学术追求的融合

在费若秋看来,击剑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哲学。

“击剑教会我的是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做出最佳决策的能力,”他解释道,“这和在计算机科学中解决问题,或者在哲学中思辨论证,本质上都是对认知极限的挑战。”

费若秋特别提到他的双学位选择并非偶然:“计算机科学是关于逻辑和创造的学科,而哲学则是关于思考和质疑的学问,二者结合,正好呼应了击剑中技巧与战略的结合。”

他的学术兴趣集中在人工智能伦理领域——一个需要技术和哲学双重知识的交叉学科。

“在击剑中,我们讲究‘预判’——通过观察对手的细微动作预测其下一步行动,而在AI伦理研究中,我们试图预测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这种思维模式的相似性令我着迷。”

文化桥梁:连接东西方的经历

拥有多元文化背景的费若秋,认为自己扮演着文化桥梁的角色,他在中国出生和接受基础教育,在法国成长为职业运动员,现在又在美国求学。

“每种文化都给了我不同的礼物,”费若秋说,“中国的严谨基础教育为我的学术能力打下基础;法国的艺术和体育氛围培养了我的创造力和竞技精神;而美国的多元和开放则让我敢于尝试不同领域的结合。”

在哥大,费若秋积极参与亚洲文化交流活动,组织“东西方对话”系列讲座,邀请来自不同背景的学者讨论文化差异与融合。

“体育是一种通用语言,”他表示,“通过击剑,我结识了世界各地的朋友,现在在学术领域,我也希望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未来规划:重返剑坛还是扎根学术?

面对未来,费若秋保持着开放的态度,他计划完成在哥大的学业,但不排除重返职业剑坛的可能性。

独家专访,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

“教育和体育不是二选一的选择题,”他强调,“我可能会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同时以某种形式参与击剑运动,也许我会尝试开发结合击剑和科技的项目,比如用数据分析提高击剑训练效果,或者创建普及击剑运动的平台。”

费若秋还透露他正在撰写一本关于击剑哲学的书籍,试图将他在剑道上的体会与学术思考相结合。

“击剑如人生,需要平衡进攻与防守,需要在一瞬间做出判断,需要接受有时你会被击中的事实,这些体会不仅适用于比赛,也适用于日常生活和学术追求。”

独家专访,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

给年轻运动员的建议

对于那些面临类似选择的年轻运动员,费若秋提出了建议:“不要将自己限定在单一身份中,你是运动员,也可以是学者;是竞争者,也可以是思考者,多样化的经历不会削弱你的专业能力,反而会为你提供独特的视角和优势。”

他特别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体育生涯可能有时间限制,但知识会伴随你一生,无论最终选择哪条道路,教育都能为你提供更多选择和更广阔的视野。”

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红砖建筑间,费若秋继续着他的双轨旅程:一手执剑,一手持书,他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体育或学术的成功,而是关于有勇气追寻多元化人生的选择,在追求专业卓越的同时,他不忘拓展生命的广度,这种精神或许正是当代青年所需要的力量与启示。

正如费若秋所说:“剑道的终点不是奖牌,而是成长;求学的目的不是学位,而是理解,在这两条道路上,我都在学习如何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己。”

网站导航